第171章 谨以此书献给素未谋面的朋友(1/6)
天才一秒记住顶点小说网,www.kxyjys.com,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,内容容易缺失,阅读体验极差,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。
《全球高考》连载之初,我跟朋友聊天的时候开过玩笑说:“上一篇小说写得太累了,光是捋清逻辑线索就掉了一把头发,这次我一定要写篇不用脑子、不讲逻辑的放松一下,别的无所谓,好玩就行。”于是我不管不愿,想到什么好笑的内容就往文里扔,全然不管其他。
可是随着字数越来越多、内容越来越长,某一天我趁着闲暇构思情节的时候,一群身影毫无停顿地涌入脑海,说话声音、举止神态,一切都清晰得彷彿我本来就认识他们一样。
那一瞬间我意识到,也许写这篇文的初衷只是为了逗读者笑、逗自己笑,但最终还是绕回到该走的那条路上——我又多了几个朋友,名叫游惑、秦究、楚月、922、154……他们不再是扔骰子、翻书组来的名字,而是我素未谋面却比谁都了解的朋友,就像现实的朋友一样。我希望他们能有美好灿烂的归途,所以我得慎重对待,因为那是他们生活的世界。
谨以此书献给同样素未谋面的朋友,祝大家生活顺遂、平安喜乐。
木苏里
监考处彷彿一个小型城市,一面沿海、一面靠山,所有被系统认定为监考官的人都生活在这里,于是这里理所当然地拥有一切城市会有的场所,诸如商场、超市、餐厅、酒吧……等等。
也拥有一些城市并不会有的地方,诸如军械库、处罚中心以及随处可见的街头广播。
有任务的监考官辗转于考场,没任务的人就在这里生活、休息,所以每隔几天街头巷尾的面孔就会轮换一批。
这里并不热闹,街道有时候冷清得像冬日傍晚的北欧小城。
如果你在监考官居住区附近拥有一家街边小店,要不了多久,你就会记住每一位光临过的客人,不仅是模样和代号,甚至还能记住他们买东西的偏好和习惯。
事实上,居住区不远处的街拐角确实有家便利商店。
“欢迎光临”的电子音响起前,老板正叼着烟和朋友闲聊。
这个“城市”的闲聊说丰富也丰富,说乏味也乏味。
人们的话题总是围绕着监考官转,尤其是大名鼎鼎的那些人。
偶尔也围绕着考生,如果有人特别出格的话。
还有几个话题,他们则永远不会涉及,比如“从前”、比如“父母”、比如“回家”。他们在系统里待久了,早已忘记自己从前是什么样的,家在哪里,彷彿他们自出生起就应该生活在这里似的。
这大概是一种潜意识的回避。
“要说怪癖,我想想……”老板弹了弹烟灰,忽然“啊”了一声,“私密劲爆的那些我当然是不知道了,但我还真纳闷过几回。”
“纳闷什么?”朋友问。
老板捏着他手里的香烟,问朋友:“你看过主考官抽烟么?”
“你说考官A?”
“废话,还有哪个主考官。”
“这不是最近有几位监考官特别出格、特别跳么,我就懵了一下。”朋友回想片刻,摇了摇头说:“考官A抽烟我还真没见过,别说抽烟了,他酒都很少喝吧。”
他说完停顿片刻,又理所当然地补了一句:“毕竟是主考官嘛,最接近系统的人了,我有时候都觉得他冷冰冰的不大像……”
“人”字还没出口,他就被老板拱了一下,于是清了清嗓子把话咽了回去。刚闭嘴,便利店的玻璃门随着一声“欢迎光临”的电子音滑开,外面的冷风灌进来。
闲聊的人转头一看,表情变得有些尴尬。
他们口中“冷冰冰不像人”的考官A带着一身隆冬寒意进来了。
他可能刚从主控中心回来,手套还没来得及摘,正给人发着讯息,表情不是很高兴。
收银台处的两人对视一眼,没敢出声打招呼。
他们看着年轻的主考官走到货架间,一只手仍在忙碌打字,另一只手的手套半脱不脱有些碍事,他眼也不抬咬着摘下来,然后抽空扫了一眼货架,拿了一瓶消毒酒精、一盒棉签,还有一卷简易包装的绷带。
老板看见他拿的东西,目光下意识扫过全身,“主考官呃……你受伤了?”
考官A在监考处始终是一个特别的存在,他拥有着系统内的最高许可权,就像是系统的代言人。出于对系统的畏惧,很多人都有点怕他,又忍不住想接近他,常常显得半生不熟、不伦不类。好在他长年一副冷脸,听见什么话反应都差不多,反倒减轻了尴尬。
“没受伤。”年轻考官把东西搁在收银台上,言简意赅地说:“结帐。”
“还要别的么?”老板习惯性地问了一句。
考官A薄薄的眼皮抬起来,目光扫过老板身后的柜子。
老板转头看了一眼,熟门熟路地抓了一包烟和一只打火机,“还是加这两样?”
考官A看着柜台上多出来的两样东西,动作顿了顿,下一秒他便收回目光,连同烟和打火机一起算在内说:“就这些。”
“好嘞!”老板无视了朋友讶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