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6章 白银跟纸有何区别?(1/2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天才一秒记住顶点小说网,www.kxyjys.com,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,内容容易缺失,阅读体验极差,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。

墙外密室,   朱棣负着手在逼仄的室内走来走去。   “誓扫倭奴不顾身!”   “好!好!好!”   “汉家男儿,果真无论何时,都有这等血性!”   “可这些倭奴委实可恨。”朱棣扭头看着好大儿,咬牙切齿地说道:“朕不去打他们,他们日后反倒会屠戮朕的都城!”   朱高炽虽然心头激动,但还是按捺住了,冷静劝道:“父皇,总不能拿姜先生说的未来,当做现在的宣战理由.朝野不信的。”   朱棣狞笑道:“理由?”   “洪武朝的时候这群倭奴打了个南北朝出来,竟然拿个南朝的亲王声称什么‘日本国王’,哄骗了大明几十年。”   “朕现在搞清楚了倭奴的虚实,那个劳什子幕府将军,便是如魏晋后那些开府仪同三司、都督中外诸军事般的权臣。”   朱棣冷笑连连。   “更何况,朕已登基数月,到现在还不来给朕朝贡祝贺。”   “这不是不臣之国是什么?”   “撮尔小国,如此蔑视大明,岂有不征之理?”   “朕倒是要会会这幕府将军,看看究竟是朕的刀硬,还是他的嘴硬!”   朱高炽闭上了嘴。   而就在朱棣定下了决心后,墙内的姜星火亦是出声。   “如何会没有人站出来呢?总会有人站出来的只要有一点星星之火,哪怕是点点微芒,也是可以照亮前路,继而燎原成众的。”   姜星火停顿了片刻,希冀地说道。   “可为何要付出那么大的代价,才有人点亮这星星之火呢?”   “若是我能提前点亮,后世之人,是否就能避免这个令人想一想就觉得悲伤的命运?”   “所以我才会说,如果真有万一可能,借着金银矿这天大的利益去征日本这件事,确实是我真心想去做的。”   “只可惜,刑期将近,这也只是指点江山之余的一缕念想罢了。”   姜星火长叹一声:“便是出去,我一介平民,又如何扭转乾坤,做成这种需要倾国之力才能办到的事情?”   “我把这金山银山的位置画个地图告予你们,你们这种勋贵,总归有朝一日是能出去的,出去,才有一丝可能去做事。”   姜星火思绪浮遐。   若是真能做成此事,断了日本国运,后世汉家儿郎能少流多少血啊.   “姜先生所言极是,俺记下了.那地方究竟在哪?”   随着朱高煦的问题提出,一墙之隔的众人,无不屏住呼吸竖起了耳朵。   姜星火用手在树下沙地上,画了一份简略的地图。   “银矿曰石见银山,金矿曰佐渡金山,都在日本的北部沿海。”   他指着距离长江出海口东北方向上千里,在李氏朝鲜南部的两座大岛说道。   “若是从李氏朝鲜手中拿到了济州岛,再打下对马岛这个海盗窝,便可以这两座大岛为稳定的中转补给基地,直逼日本北部,进而控制这两处金银矿。”   姜星火继而勾勒出了日本的海岸线,点着北方的一座小岛说道。   “佐渡金山,是一座孤悬海外的岛屿,乃是日本历来的流放地,地位便如唐宋的岭南一般。”   姜星火又指着海岸线一处说道:“石见银山,则是处于日本传统意义上的‘中国’地区,距离海岸绵长的北部并不遥远,不需要深入陆地。”   听到这里,看着言之凿凿的姜星火,即便是向来对其预言秉持着怀疑态度的李景隆,那张帅气的脸上都露出了兴奋之色。   哪怕只是沙土上的地图,哪怕勾勒的有些模糊。   可对于李景隆来说,如果说什么大明未来会发生“土木堡之变”是无从验证的事情,可济州岛、对马岛这些眼下实实在在摆在海上的岛屿,总归是骗不得人的。   有了大略的方位参考,那所谓的“石见银山”、“佐渡金山”,便可以找到了。   石见银山倒是可能费点劲,毕竟在日本的本土上,需要进入有人烟的沿海地带搜寻,可佐渡金山就是孤悬海外的一个小岛,又是著名的流放地,一定是在日本人人皆知的。   这样一个荒凉又显眼的小岛,找起来没难度,验证起来更是不会遇到什么阻碍。   李景隆又认真地盯着地图看了许久,确认记在了脑海里,方才亲自伸手抹去,这东西不能留。   当然,李景隆很怀疑朱高煦的记忆力,究竟能不能把地图记在脑海里三刻钟。   更何况李景隆从小饱读诗书,勋贵圈子里都知道他的记忆力不是一般的好,朱棣又没亲眼看到地图,到头来肯定会让自己画出来的。   抹去地图后,李景隆微微蹙眉。   李景隆喃喃自语道:“不对,总觉得哪里不对。”   “哪里不对?地图不对?”朱高煦好奇问道。   “不是地图不对。”   李景隆回想起了最初的话题,终于意识到了问题所在。   “姜郎,我们一开始讲的是税收时百姓交白银不交粮食的话,大明没有这么多的白银,对不对?”   “对。”姜星火抬起头,“你很聪明,终于意识到这一点了,不愧是我的学生。”   “哪一点?”朱高煦面露不解,他还沉浸在被海量白银淹没的喜悦中。   李景隆看也没看朱高煦,径自继续说道:“所以姜郎说日本有一年能产八百万两白银的石见银山。”   “那么假设大明能跨海远征,占领这座银山,并且能每年稳定获取八百万两白银。”   “可问题来了,对于一个国家来说,大明要这些白银有什么用呢?”   朱高煦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