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0章 四策(3/7)
天才一秒记住顶点小说网,www.kxyjys.com,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,内容容易缺失,阅读体验极差,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。
钻研过儒教理学,现在或曾经也都担任过朝廷的重要职位,但要是马上让他们拿出具体的方案来,却也没那么容易。 最终,还是宋礼先行打破沉寂:“我们可以从这四类敌人当中找出突破点,比如文官,若是能将变法的势头压过守旧的势头,那么很多文官对于理学的信仰其实并不坚定,只是将其当做通过科举走入仕途的敲门砖而已,一旦变法势大,恐怕也难免要为了自身利益而改换门庭,投向我们这边吧?” 宋礼的思路固然没错,但这却不是姜星火想要的。 “我说过,我们这一次要做跟以往历代变法都不一样的事.要全面出击。” 姜星火正襟危坐,说道:“第一个,便是削减圣人崇拜与圣人之后的特权。” 宋礼惊讶道:“那岂不是要跟天下人作对?” “我等本就是逆流而动。” 卓敬捻须道:“可以这么干!不过在做之前,需得先查清楚情况,想明白对策。” 张宇初亦附和道:“正该如此。” 姜星火微微颔首,说道:“不错,这件事需得谨慎,不过眼下确实有一个契机。” “说来也是机缘巧合。” 姚广孝抬首笑道,三角眼中精光熠熠:“诸位可还记得李至刚是倒在哪封奏疏上?” “自然记得,黄信那封谏书,文风可谓犀利.君子为国不为身,故犯颜谏净死且不避;小人为身不为国,惟谗韬面艘,以苟富贵。明君乐谏净而国以兴,昏君乐才韬而国以亡。桀纣杀龙,逢比干,明效具在” 还没等卓敬复诵完毕,姚广孝轻轻地吐出了几个字。 “我派出去的人挖到纣王墓了。” “啥?”朱高煦愣了愣。 所有人都被这个消息惊住了剎那。 姚广孝笑吟吟地看着众人,似乎早已预料到他们会如此表情。 张宇初张大嘴巴,几息后才缓过神来,他连忙问姚广孝:“没弄错吧?这种事儿可不能乱开玩笑!” “隔了几千年,纣王墓是怎么发现的?” 姚广孝伸手捋了一把胡须,慢吞吞地说道:“因为要给姜圣挖坟。” 别误会,不是诅咒,是真的字面意义上的“挖坟”。 姜星火在出狱时,为了确定自己之前在不同历史线上的七次穿越,究竟是不是跟此方世界的大明处于同一条历史线上,或者说,自己改变的历史到底受不受到未来既定事实的影响,所以委托老和尚派人去挖自己在北宋时期留下的坟冢。 很遗憾,自己的坟头没挖到,反而把纣王他老人家的坟给刨出来了。 纣王在同周武王牧野大战失败后,登上鹿台自焚,商朝由此灭亡,周朝建立后周武王为显示他不绝人祀的仁君风范,允许纣王的后代葬其遗骨,纣王的儿子武庚遵照纣王“死后葬于淇河之中”的遗命,命人截断淇水,在河床上凿竖穴而葬,封口后河水照流,而后河流偏移,墓穴便与河床埋在了一起,也正是因为如此,埋藏在河流故道下的纣王墓始终没有被人发现。 纣王墓在姜星火前世,是20世纪才发掘的,发掘的时候,便已经被盗墓贼光顾过了,出土的物品并不完整。 而此次姚广孝发掘,却发现了不少好东西。 “当初我收到派出去的人回信之时,便感觉蹊跷,于是命人暗中查探,果真发现了古怪的事——里面有很多的龟甲,龟甲上面还记录了类似文字的符号,这些文字形态复杂,笔画粗壮,笔画数目繁多,形式上粗犷、自然,并不能辨认出具体的含义。” “那时候我还不能确定,于是跟在江南的姜圣通信,方才确认,这就是传说中的上古文字!” 事实上,在姜星火的前世,甲骨文最初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,当时已经发现了一些甲骨文的文字,但是并无有名的研究者留下记录,直到清朝中晚期,随着甲骨文的大量发现,才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研究体系。 这就意味着解释权在我啊! 非但如此,商朝墓葬,尤其是商纣王的墓葬,对于论战有着极为重要的特殊意义,众人都意识到了这件事的重大价值所在。 为什么商纣王的墓,对论战有特殊意义? 是因为变法也好,守旧也罢,争论的核心命题就是:王霸、义利、古今。 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,朱熹代表的理学与陈亮代表的事功之学,在数百年前的那场“王霸义利”之争,到底争论的是什么? 事实上朱熹与陈亮所争的“王霸”,归根结底是历史观的问题,只不过将历史观上升到了政治哲学的高度。 朱熹认为上古时期及至夏商周三代,统治者为圣王,圣王之间以道心相传,心术纯正,所以社会天理流行,是“王道政治”。 而三代之后,由于道心的失传,所以汉唐的帝王没有道心,只知道利益和人欲,他们所做的仁义之举,只是恰好与上古圣王的道心一致的偶然之举,因为没有道心,所以汉唐是“霸道政治”。 其中夏、商、周三代之治作为王道政治,对朱子来说是一种基于孔子的哲学设定、政治理想,或者说,道统。 这种道统,实际上折射了理学想构建的理想政治社会,也就是圣人当政、贤者被用,如此一来则道与势统一起来,在三代以后的儒者心目中,三代之治最有诱惑之处就在于此。 朱陈的王霸义利之辩的焦点在于,朱熹与陈亮两人对三代之治历史评价的不同,以及从中体现的对“道统”的解释的不同。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