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章 曹操不爱女人,决策根基是力量(1/2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天才一秒记住顶点小说网,www.kxyjys.com,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,内容容易缺失,阅读体验极差,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。

曹操心态差不多,撕日历。
  所以他不愿意等待,等个屁,迫不及待了都。
  沈三通设计了多处情节。
  第一处是南征之前。
  曹操问身边的心腹:“明年有什么吉日,要挑个好日子。”
  实际是暗示登基在即,要准备登基大殿了。
  各种仪轨要做准备。
  第二处是收复荆州之后,撵着刘备跑。
  曹操穿上了华服,照着铜镜,整理自己的仪表,问心腹道:“我这袍服如何,日子选好了吗?”
  念叨自己去年做的诗,幸甚至哉歌以咏志。
  女人?
  他从不在乎女人,他曹操要的是江山,是天下。
  他要压制儒家,兴法家,解决门阀问题。
  第三处是给江东孙吴下战书之后,再问心腹,已经不是一人,而是多人:“要如何安排刘伯和?”
  说完之后曹操转移话题道:“我们还是看看如何打江东孙权吧。”
  至此,称帝之事在核心圈层摆上台面,公开化,没有明说,但所有人都明白。
  已经要讨论对汉献帝刘协是杀是留的问题了。
  还有赤壁大战之前,曹操开了坛美酒,先庆祝一下。
  沈三通的设计这些剧情,是丰富人物形象。
  曹操赤壁之战失败,后世有前后眼知道会大败。
  但曹操看来,大一统在即,一击就能胜利,自信满满。
  这种心态之下,不可能一点感受都没有,毫无反应。
  拍摄完曹操相关的戏份,沈三通转而拍摄孙吴阵营的戏份。
  次要角色按照计划表,有另外两个摄影组拍摄,沈三通亲自执导重头戏。
  曹魏阵营摩拳擦掌,意气风发。
  而对于孙吴阵营来说,那就是万分凝重,人人自危。
  这段剧情是曹操战书到了,孙吴阵营大部分主张是迎接、投降。
  曹操已经拿下荆州了,孙吴一定守不住。
  北方统一,曹操有中原,大一统在即,早投降早享受。
  以长史张昭为首的人劝说孙权投了吧。
  分析曹操是豺狼虎豹,挟持天子以征讨四方,有大义名分。
  而且曹操已经占有荆州的土地,拥有刘表所训练的水军,包括数以千计的蒙冲战船,长江不再是天险。
  再加上曹操兵力多,我们少,寡不敌众。
  最后,早点投降,曹操也可以给孙权安排位置,如果打了之后失败了,想谈都没法谈。
  沈三通看的很满意,宣布:“好,保一条。”
  黄晓明演技够,展现了孙权身为少主的愤恨和无奈。
  其他演员也都是老戏骨。
  演出了门阀的无耻,还有投降派的嘴脸。
  沈三通化用了一些历史,朝鲜开战之前一些人的丑态,还有贸易战的时候,媒体、经济学家各种软骨头的丑态。
  随便化用一点,拍出来神韵,观众看了一定血压升高。
  然后拍鲁肃谏言。
  全场一片投降之声,只有鲁肃一言不发。
  孙权起身上厕所,鲁肃追到房檐下。
  鲁肃为孙权分析利弊,谁都可以投,只有孙权不能投。
  孙权投了之后,一定没有好果子吃。
  而孙权呢?
  也知道自己不能投,只是对能不能打赢心里没底。
  再加上主降太多,是一股强大的势力,缺乏支持。
  沈三通写这段戏的时候,特别展示了鲁肃在孙权班底中的孤立状态。
  他的出身决定了,他想要成为士族阶层,只有依靠孙权。
  鲁肃属于豪族,在当地有一定的势力和财富,但由于祖辈无人出仕为官,并不属于士族阶层。
  乱世是洗牌的时候。
  鲁肃想要带领家族晋升世家行列,所以紧紧依靠孙权,辅佐孙权。
  鲁肃劝孙权把奉命到达鄱阳的周瑜召回来。
  周瑜文武兼备,有雄才大略,一直主张“割据江东、独立建国”,和张昭等人路线不和。
  而且周瑜威望很高,他如果主战,就有一战之力。
  拍摄,进行到周瑜高光戏份。
  在电影成片之中,会先有孙权心腹帮忙传话。
  了解周瑜态度,周瑜表示主战后,才把他召回来。
  这个先后顺序细节很重要,有潜台词在里面。
  孙权坚定主战,如果周瑜不想打,就不让周瑜回来,他会换个方法推动战争。
  当然,周瑜主战,那就简单了。
  周瑜到来之后,首先表明了态度,他的态度极为重要。
  周瑜斥曹操为贼。
  虽然名义上是汉朝的丞相,但实际上是汉朝的贼臣。
  赞扬了孙权的神武才略,表明了孙权的法统传承,从父、兄接过基业。
  表示我们江东实力并不弱,统治的地区有几千里,精兵足够使用,英雄乐于效力,能够抵抗曹操。
  又分析了形势,曹操其实并不乐观。
  北方尚未完全平定,马超、韩遂还驻兵函谷关以西,是曹操的后患。
  曹操舍弃鞍马,改用船舰,与生长在水乡的江东人来决一胜负,会很不适应。
  再加上正是严寒,战马缺乏草料。
  而且,驱使中原地区的士兵远道跋涉来到江湖地区,不服水土,必然会发生疾疫。
  这几方面是用兵的大患,曹操贸然行事。
  最后请战,请求率领精兵数万人,进驻夏口,保证击破曹操。
  这段戏是周瑜的高光。
  陆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