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章 崩溃的陆川(2/3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天才一秒记住顶点小说网,www.kxyjys.com,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,内容容易缺失,阅读体验极差,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。

片逐渐凋零,严肃历史也随之埋葬。
  这一世,有关方面提前遭遇了舆论冲击。
  《王的盛宴》因为三通娱乐的历史大片一部接着一部的大卖找不到借口,《1937》票房一路走高,导致《南京!南京!》旧账也被翻了出来。
  《1937》和《1942》只能说是“严肃历史”大类,与《南京!南京!》则是同一题材。
  观众考证起来,更是卖力。
  何况后面还有沈三通的一双黑手引导。
  两部电影的历史观与叙事,差异明显。
  《1937》强调普通民众在历史中的主体性,通过底层人民的自救与组织化抗争,传递人民是历史推动者的信念,将南京大屠杀的苦难升华为民族精神的觉醒,最终落脚于团结与自强才能抵御外侮的积极结论。
  对侵略者的态度,毫不掩饰,立场鲜明!
  日寇被塑造为高度组织化的暴力机器,其暴行具有系统性与非人性化特征,避免对施暴者进行心理共情,强化民族对立的尖锐性。
  对侵略暴行的呈现方式克制,但也直白,直接展现日寇系统性屠杀,集体处决、孕妇剖腹。
  服务于人民创造历史,服务于中国人,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凝聚力量。
  而《南京!南京!》说好听点,叫做试图打破单一叙事。
  通过中日双方视角,中国士兵、日本士兵角川、国际人士,展现战争的复杂性与人性的异化。
  个体在极端环境下的心理挣扎,角川的自省、拉贝的无力感,而非明确的民族主义叙事。
  说难听点,导演屁股坐在了日本身上。
  很会为日本着想,聚焦侵略者心理,一步跨越到了历史虚无主义。
  不厌其烦的描写角川内心的厌恶与挣扎。
  导演客观上给日寇洗了。
  将日寇塑造成个人厌恶暴行,只是受军国主义裹挟,弱化、模糊了历史罪责,解构了严肃性,削弱了对侵略本质的批判力度。
  陷入了侵略者视角,嘴上是尝试探讨侵略者的人性维度,实际上通过深入角川的矛盾心理,悄无声息,帮对方甩了锅。
  和活跃在中国舆论场上的某些力量,有相似之处。
  提到日寇侵略,便截取重要人物的一些片段。
  平时一点不信,也一点不支持,在这时候,忽然信了。
  叙事角度的对比更是惨烈。
  《1937》在建构,而《南京!南京!》则是拆解。
  《1937》以微观视角切入,事无巨细的刻画印刷工兄弟的求生细节,叙事主线清晰明了。
  哪怕是吹艺术手法,《1937》使用了魔幻叙事,比文艺逼强太多,充满历史寓言味道。
  《南京!南京!》给自己脸上贴金做多线叙事,实际上是支离破碎。
  中国士兵没刻画好,日本士兵角川的心理挣扎更是灾难,不分重点,分不清敌我。
  去找不存在的日寇良知,挖掘角川人性的微光。
  结尾以小豆子的幸存和角川的死亡为象征,既没有指出民族未来,又帮日寇完成了对战争与人性的反思。
  不知道还以为是日本导演拍的呢!
  问题是导演是中国人。
  也许,也不一定。
  难说。
  不只是立场、叙事上存在差距,电影本身细节更是对比惨烈。
  《1937》中米价牌、船票、盐袋,考据细节,电影里,有两兄弟收集物资,也有日寇偷鸡吃,为了一个鸡腿打起来,碰到桐油炸鸡,一个个迈不动腿,把自己毒翻了。
  《南京!南京!》角川掏银元给妓女小江,这纯粹捏造。
  当时黑市1银元等于5法币,导演让角川随手掏出20银元赎妓女,够普通家庭活半年。
  穷鬼帝国主义是闹着玩吗?
  角川哪来的钱?
  合着导演为了给日寇洗白,连基本事实都不顾了。
  当年看过《南京!南京!》的观众,也有路人观众,涌入电影评论页面。
  “2009年给你打五星是我年轻,看完《1937》回来改一星!”
  “建议陆川和角川合拍《广岛!广岛!》,让美国人忏悔原子弹!”
  “你怎么好意思给鬼子找借口的?”
  有些人的抄袭史,也被扒了出来。
  《寻枪》是姜文的,《可可西里》抄了刘宇军的《我和藏羚羊:可可西里冰河》。
  越来越多人参与进来,在这个自媒体兴起的时代,人人都有参与权。
  有政法大学学生制作《抄袭认定标准对照表》,指出《可可西里》23处雷同场景,符合《著作权法》“实质性相似”条款。
  《可可西里》中有大量镜头、旁白与《我和藏羚羊》雷同,故事脉络和梗概也与刘宇军的作品有相同之处,都有“雪地追踪盗猎者”“从车窗发现河中有盗猎分子”“队员脱裤子过河”等相似场景。
  这是12年,不是十年前,也不是五年前,3G兴起,这个时间点火的,能成为自媒体兴起的网络基础记忆。
  能火到4G,火个十年不成问题。
  而如果形象崩塌,改动时间线,修改黑历史的难度也不是一般大。
  “行业百草枯!行业百草枯!”
  陆川在房间里走来走去,看到网友的评论陆大川名字倒过来念是什么,川大路,踹大路,踹的就是他的歪路!
  把他气的浑身颤抖:“起陆大川这个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