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7章 向着暴风的中心进发!(2/4)
天才一秒记住顶点小说网,www.kxyjys.com,如果被浏览器转码或畅读,内容容易缺失,阅读体验极差,请退出转码或畅读模式。
己的开场白:“各位读者、各位前辈、各位朋友,大家晚上上好!感谢组委会、感谢大家,能给我一点时间,聊一聊文学。关于文学,其实我已经说过很多很多,但今天我想回到‘原点’,去看看它最初带给我的是什么——
在我很小的时候,我就在某本书上看过这么一句话,‘文学是灵魂的避难所,是心灵的港湾。’这个比喻很浅显,但没有说错。
在文字构筑的世界里,我们可以暂时逃离现实的纷扰。不瞒各位,我读书的时候就经常用小说逃离数学、英语,嗯,最后的结果大家也知道了……”
张潮的调侃让不少人笑了起来,纷纷想起几年前他刚刚出名时,一模数学考了8分的新闻。
当时所有人都以为他又是一个“韩涵式青年”,没有想到他后来的路竟然能如此不同寻常。
等笑声停歇,张潮才接着道:“但今晚,我想和大家聊聊文学不那么‘安逸’的一面,也就是当它不再是温柔的港湾,而是一艘主动驶向风暴中心的船只时,它所展现的那种独特的品质——
一种在喧嚣中保持沉静的宽容,一种近乎顽固的执拗,以及一种直面风浪的、沉默的勇气。”
张潮的声音此刻庄严起来,连带着现场观众的心也随着他的语调提了起来,整个会场回荡着他年轻却并不稚嫩的声音:“我说的宽容,不是指对平庸的纵容,对邪恶的姑息,或者对谎言的沉默。
文学的宽容,是一种辽阔的胸襟,是一种包容万象、映照百态的能力。它像一面深邃的湖,能倒映天空的晴朗,也能容纳暴雨的浑浊;它能映照出高山的巍峨,也从不忽视沟壑的幽暗。
真正的文学,不会因为某个角色的身份、某个观念的‘不合时宜’、或者某个真相的‘难以启齿’,就将其拒之门外。
它宽容地记录着人性的复杂色彩——高尚与卑劣,智慧与愚昧,勇敢与怯懦,真诚与虚伪……它们并非泾渭分明,而是常常交织在同一个灵魂里,甚至在同一时刻激烈地搏斗。
它理解人在特定境遇下的选择,哪怕那选择在旁人看来是荒谬的、错误的、甚至邪恶的。
这种理解,不是赞同,而是试图去探寻行为背后那幽深的动机,那被时代、环境、欲望所扭曲的心灵的轨迹。”
张潮的语调不急不缓,从容不迫,却有一种把所有听众都带入语境的魔力,让人觉得“文学不就该是这样嘛?”
只听张潮继续道:“文学的宽容,还在于它对‘不确定性’的拥抱。它不急于给出非黑即白的答案,不扮演全知全能的审判者。
它更愿意呈现生活粗糙的毛边,命运无情的偶然,仓促选择的歧路,以及由此带来的困惑、迷茫和阵痛。
它允许故事在矛盾中展开,允许人物在挣扎中成长或沉沦,允许结局并非总是大团圆,而是留下回味的空间和思考的余地。
这种宽容,是对生活本身复杂性的尊重,它邀请读者一同进入这复杂之中,去感受,去判断,而非被动地接受一个简化过的世界。
这种宽容,源于文学对‘人’本身的深切关怀。它知道,人是多么容易犯错,多么容易迷失,多么容易被洪流裹挟。正因如此,它才更执着地去描绘、去理解、去呈现。
它试图证明,即使在最深的危机、最荒谬的处境、最沉重的黑暗里,那属于人的、复杂而真实的存在本身,就值得被看见,被记录。
它记录危机,不是为了渲染绝望,恰恰是为了证明这种危机的存在,证明它在人的生活中投下的巨大阴影,以及人在其中挣扎求存的真实状态。
它相信,证明危机的存在,就是证明人类配得上这种危机——因为我们有能力感知它,描述它,并在描述中寻求超越它的可能。
这种证明本身,就是对人性的尊严一种深刻的确认。”
张潮的话,让听众想起了他的那些作品——虽然他一句也没有提及——从《少年的巴比伦》里路小路的迷茫,到《少年如你》里校园暴力的残酷,再到《刑警荣耀》里程队长的无措……
他的每一部作品,似乎都在践行着他所述说的这些原则。
但这还不够,张潮的声音又从从容变得略带激昂,他顿了一顿,环视了整个会场的听众,才继续道:“然而,仅有宽容是不够的。文学还需要一种近乎顽固的执拗。
这种执拗,是对真相的执着。文学不是新闻报道,它追求的不是表层的、即时性的‘事实’,而是穿透表象,抵达生活和人性的某种核心真实。
这种真实,往往隐藏在喧嚣的口号之下,掩盖在精致的谎言背后,或者被集体的狂热所淹没。
文学的执拗,就是像一个孤独的掘井人,执着地向下挖掘,哪怕触碰到的是坚硬的岩石、刺骨的冰水,或者令人不适的淤泥。
它拒绝被表象迷惑,拒绝被流行的观念绑架,拒绝为了取悦谁而扭曲自己看到的世界。
这种执拗,也是对语言的忠诚。文学是语言的艺术。真正的执拗,体现在对语言精纯度的不懈追求上。
它要求作家像一个老工匠对待手中的玉石,反复打磨每一个词句,剔除浮华与矫饰,寻找最准确、最有力、最能承载复杂情感与深刻思想的表达。
这种对语言的敬畏和锤炼,本身就是对浮躁世界的一种抵抗。它拒绝让语言沦为空洞的符号、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